陆战“杀手锏”——火箭炮的发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10

火箭炮诞生于二战时期。它的主要优点是火力猛,是陆军地面压制火力体系的重要武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火箭炮已形成包括各种口径的集束管式多管火箭炮和弹箭一体化的武器系统。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俄乌冲突甚至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火箭炮以其强大的威力、密集的火力,成为陆战战场上消灭敌人的重要武器装备。由于身管火炮进一步增加射程受到诸多技术限制,而火箭弹靠自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发射时炮架受力较小,射程和精度提升空间大。因此火箭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均研制并列装了具有本国军队特色的火箭炮系列装备。

我军火箭炮的发展

我军火箭炮武器装备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到今天,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63式19管130轮式自行火箭炮是我军第一代火箭炮。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1959年2月,该炮进行首次射击试验,1962年10月至1963年2月,130毫米多管火箭炮在国家靶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并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地区全面考核了火箭炮的战斗性能。1963年7月,国家批准该火箭炮设计定型,命名为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火箭炮。其主要战斗性能:轮式自行,人工操瞄,人工装填弹药,火箭弹130毫米,采用涡轮火箭发动机,射程10 km;弹药品种仅配备杀爆弹和杀爆燃烧弹。

我军的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

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是仿制苏联BM-21火箭炮的产品,1982年设计定型,是我军的第二代火箭炮,用于歼灭和压制敌军有生力量、坦克集群等。该炮配用的81式122毫米杀爆榴弹是低旋尾翼式火箭弹,它靠弹尾的4片弧形翼片来实现稳定。该炮的定向器为2.2毫米厚的薄壁管,并带有螺旋导向槽,40根定向管通过前后方形支座用纵、横拉紧带集合成束;采用箱形万能支承回转盘;电动高低机和方向机安装在回转机低座箱体内,采用电传动。发火装置采用机电式结构,由旋转电机发出0.5秒击发脉冲控制点火。它与引信装定器组成的发火系统可实现在车内进行连发或单发发射。

第二代火箭炮射程大于20km,最大射程可达40km;除了人工操瞄外,已采用了半自动操瞄技术,并配备装填车进行第二次齐射弹药装填,弹药品种增多,不仅配备杀爆弹、杀爆燃弹,还增加了子母弹、燃烧弹。


我军的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

我军第三代火箭炮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开始论证。确定以122毫米火箭炮平台、300毫米火箭炮平台和远程箱式火箭炮平台为基础,向远程压制、精确打击、一装多能、高效毁伤的目标发展。其中平台化的贮运发箱式结构和弹药制导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储运发箱是将一定数量的定向管固定成箱体结构,兼具储存、运输、发射三种功能,既是发射装置,又作为火箭弹运输包装。单门火箭炮一般配备两个储运箱体,储运发箱为一次使用性产品。采用储运发箱技术后,使火箭炮不受口径约束,同一平台可以发射不同口径、不同射程的火箭弹。其优点是:突破了传统压制火炮的口径限制,实现一炮多用,增加火箭炮战术使用灵活性 ;改变了传统压制火炮的逐发装填方式,实现火箭弹的整体吊装,缩短火箭弹装填时间。

11式122mm轮式(履带式)火箭炮武器系统从2007年开始研制,2011年定型。车上可装载二个储运发箱,每个箱体装载20枚122毫米火箭弹,11式122mm火箭炮采用了数字化、自主化的火控和火力系统,系统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高,火力反应迅速,从进入发射阵地发射,到撤出阵地的时间不会超过300秒,符合作战单位非常强调的快打快撤的要求,具备大面积摧毁敌防御工事的能力,也能有效对付敌战车、卡车、步兵等集结目标。


版权所有 © beat365最新版2024 -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
山东省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网站管理]

Baidu
sogou